中央人民政府 湖南省人民政府 永州市人民政府
登录 注册 简体 繁体 RSS订阅
无障碍 | 适老版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道县概况 > 历史人文 > 古代文明
分享到:
龙村
  • 2019-08-13 17:17
  • 编辑:
  • 作者:
  • 来源:
  • 【字体:    

侯王两族——龙村   

胡功田张官妹   

过营道古郡治地小坪村再继续沿“清—道”公路向西,然后折向北的一条乡村公路走十几里到达道县乐福堂乡政府。过乡政府门口继续向北走四五里,将近田洞的尽头一条高高的山脉下,有一个村子是乐福堂的龙村。龙村坐东朝西村子背面高峻的虎岌山和鸡冠寨山,北面是绵绵山脉翻过北面的大山是双牌县打鼓坪林场,西面过大洞与红岩、桥头相望南面是桥头乡。村子前面的大田洞叫龙村洞,有田地八千亩村后的龙溪沿山脚环村流过,流水晶莹碧透龙村与上甘棠一样,风景优美小桥流水人家,山上古树参天只不过龙村的小桥流水在村后而已。   

村后的小溪叫龙溪村子依溪名叫龙村。这条小溪发源于北面打鼓坪山上的八斗源流唐家、罗湘桥入道县洑水,与潇水汇合流水常年不断,水源丰富据宣统二年《蒋氏族谱》村人蒋秉鑫写的《龙村图记》中说:“龙村者以龙溪得名也,龙之为物一曲一直一诎一信溪水之流神虖似之,故溪以龙名而村即因溪之名龙以名之。夫龙溪环绕村流滚滚而来,涓涓不绝(蚴)(虫戮)连蜷蜿虻(虫夔)(虫尼),襟带一方控弦三面。若夫村之雄据西鄙防御之阻,则天地(阝奥)区焉华实之毛,则州乡上腴焉其间烟火万家,沃野数里峦(阝亢)周匝,险要重关洞中则蟠结龙头,宅后则迤延虎尾西有舂陵以镇,东有穆岭以称雄游览者步兹,莫不借以为地势之奇关中之塞也。今昔追感风景不殊自龙村所卜居,惟我蒋氏族与熊、柏二姓为正故文人学士钟其秀者,恒多龙村之名龙抑所需之也,吾于是乎记”这篇记文详细介绍了龙村的得名及所处的地理位置、形势。   

龙村现蒋、柏两姓居住村南蒋姓1400多人,村北柏姓400人最早汉朝熊姓居住在此,至今龙村建村2000多年了是目前有记录的永州建村最早最长的村子。熊姓为龙村的始居者是汉侯王熊尚的子孙,后来熊姓散布到道县的48个村龙村对面有个熊姓的小村。熊尚东汉末年封龙平候,建安二十一年归葬龙村不远的西面沁山岗上保存了熊尚的墓,据《道州志》载:“(熊尚墓)有碑并石兽碑高九尺,厚八尺螭首龟蚨。”宋初道州郡守王继勋移墓碑至县城,后佚失今墓冢尚存,墓前仍有石龟、石羊位置被人移动过。石龟长1.2米宽1.3米;石羊卧势高0.87米,长1.2米这里为县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   

住在村子的熊姓逐渐搬出龙村后道县另一侯王蒋嵩的后裔于西晋至唐居住在此地,后来也逐渐搬出村人叫这些蒋氏为老蒋姓,现村里有几户老蒋姓住在村子的最前面。明末清初期间蒋姓几次搬进搬出乾隆二十四年定居于此。柏姓也是明末清初搬来龙村两姓是姻亲。以后两姓逐渐繁衍起来成为一个大村落。村里原来还有罗姓、邓姓也逐渐搬出龙村另求发展了。   

龙村以东面高耸的两山作为屏障龙溪从村后的山脚下环村潺潺流过,构成村子的两道防线村子的前面女儿墙绕村,墙与小溪、高山一起把龙村围成一个城池贯穿村子南北石板铺成的两条纵道,是村子的主要大道一条从村内经过,是村子的中心轴也是村中的街道。这条纵道并行一条通过村中的水渠村民在村北拦龙溪水筑一个水坝,溪水从坝内流进村内房屋沿水渠两旁而建。村民们在家门口洗涤一切物什生活可方便了。若是春天下大雨涨洪水时水渠是泄洪道。如今雨水多时村里人还可以在家门口洗涤一切物什。我们不得不佩服古村的先民们他们在房屋建筑设计上,总是以生活方便、实用为主要目的村子的另一条纵石板路沿围墙延伸到村外,车马可以从这条道进出村子如果不进村内买卖东西,不必过村内街道而是从这条道往南去广西。村子的北面离水坝不远的地方是柏氏学堂,民国二十三四年修建高大的风火墙上写着“秀起人文”楷字。学堂二进屋现在没有学生也没有住人,空着房显得非常宁静肃穆。学堂与村子民居为一个整体除这个学堂,村内还有蒋氏“龙吟”学堂民国十八年建成,现在已不存在了村子南面(村尾)保存着一座完整的庙,便于人们求神拜佛村子前面一里路左右龙村洞中的山冈上曾经有一座规模宏伟的西岳大庙,上个世纪六十年代被拆掉做了一个小学校。断垣下我们找到三块石碑一块是钦命提督军门加一级记录二品沐恩官熊思立于同治十三年捐建戏楼的碑。过去村里每逢大的节日或祭祀活动都会有人请戏班来唱戏主要是唱彩调戏,村里两姓人家也有自己的戏班会奏乐和表演武戏。另一块碑是明万历年间的《封西岳君记》碑碑文却看不清了。西岳君什么来历村里没人说得明白了,现只留下一个传说传说本县沙田村有个老先生带着两个学生去赶考,走到这里天黑了住在西岳庙。庙里住持招待他和尚想把伙食安排好一点,到村子里去买牛肉村里的柏进敖看和尚买牛肉,问和尚是怎么回事和尚把先生带人赶考的事说了,这位柏老先生说:“你不要招待了你也不方便接待,把他们接到我这里来吧在我这里吃住行了。”原来柏进敖有四个儿子想让这位老先生给他们试一试指点一下,能否考得起这样先生带着两个学生住进了村子里,先生看了柏进敖四个儿子的学业说:“你先请先生教他们吧,他们天资很好将来会考中的。”柏进敖听先生这样说赶紧修了四所学舍,每一个儿子请一个老师后来四个人都去赶考,三人考取了文进士一个考取了武进士。这个故事是否属实已不重要柏姓蒋姓确实出了几个进士。   

村中纵石板路是村子的中心线石板路、水渠两旁建的房子都是一些铺面,过去这里店铺林立以卖豆腐卖杂货为主,周围十几里村子的人经常到这里来购物从零陵走陆路往广西经过这里,有时会在这里住宿有时到这里来交易,过去这里生意兴隆非常热闹。纵巷道中间有一座青龙阁民国六年建成,意在阻止柏蒋两姓向对方的领地发展购买对方的房屋也只是卖天不卖地,以防后来被迫迁出龙村所以两姓只向南北两头发展,成为现在的一个长条形村落除两条南北纵道,每姓各有东西横巷道两条青石板铺成,村子里保存着许多清代的古建筑村子的古民居在巷道两边,巷道进去是天井两进居屋。有一个院落两栋连排院前共用一堵风火墙围成一个整体,开两个门各自从自家的门楼进去,门上有题额“阳春挹蔼朗固秋月”,进门楼后一个大坪,半月形的台阶立式柱门,柱门条石立框刻对联“枕□基德千年固,富贵先开一品红”每栋房子门前都有对联:“四桂齐芳仍藉菊松光四径,双星并灿直将极婺颂遐龄”横联“松径余庆”;另一联是“储天地太和之元气诒子孙乍宅以安居”,横联“维德之基”建筑规模保存得很完整,但无人居住在此  

除了民居柏蒋两姓的祠堂建筑保存得最好,而且有一些修缮柏氏祠堂于乾隆年间修建,门前一块坪地坪地上立四对拴马桩,坪前北面紧靠水渠有一口水井在进门的左边,井水已被污染了大门上有两匾,一是乾隆乙酉岁的拔贡生匾主人是柏槐;一是嘉庆丁丑年柏忠清的进士匾村里人说与何绍基一同参加过京兆试(这种说法或许有误,何绍基是于丙子年应京兆试何绍基考取进士是道光十六年的事了)考取进士,说是学问比何还要好但是没有出去做官,而是在乡里成为一个土秀才在封建社会里,考取进士也并不是都有官做的还需要有朝廷官员的引荐,其中的官场游戏规则只怕只有当事人才有深刻体会了吧  

蒋氏祠堂比柏氏祠堂的建筑稍好一点门前格局与柏氏祠堂一样,有坪有井井在坪前南面,进门的右边两座祠堂以一左一右两井构成一个整体布局。这口水井的水质还好清澈透底,可直接饮用水渠上架两块大青石板,作为桥进祠堂坪子上的四对拴马桩非常有气魄,高二米地下埋进一点六米,宽0.45米厚0.24米。分别是癸酉科进士蒋方径、庚戍科进士蒋秉鑫的进士桩还有一对是大清同治十二年立的桩。祠堂建于乾隆年间三进屋,第一进为门厅第二进正堂,第三进神牌位进入门厅是菱形照屏,两进屋之间是宽4米长3米的大天井中间石板路,河卵石铺底保留了清代南方的建筑风格。蒋氏还有县官题的匾蒋氏两进士也没有出去做官,考取进士后都回到龙村  

龙村保存许多石制用具光绪丙午年间的水缸,立式的洗手盆、洗菜盆等  

蒋氏柏氏的族谱上有相同的“家规”、“家戒”、“立品”等一些道德规范例如《立品》:“祖德要培,尊长要敬别行要端,继母要孝兄弟要和,孤贫要恤夫妇要睦,朋友要信处事要勤,居家要俭诗书要读,田要种见善要迁,知过要改有德要报,有仇要释”两姓虽是一个村子,说的话却不相同蒋姓说土话,柏姓不说土话柏姓能听懂蒋姓说的土话,他们之间的来往或与人交往说道县官话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