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 湖南省人民政府 永州市人民政府
登录 注册 简体 繁体 RSS订阅
无障碍 | 适老版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道县概况 > 历史人文 > 古代文明
分享到:
大莲塘
  • 2019-08-13 17:18
  • 编辑:
  • 作者:
  • 来源:
  • 【字体:    

榜眼故里——大莲塘   

何常胜   

听何家壬老先生介绍乐福堂乡大莲村曾出了个“榜眼”——即进士一甲第二名。我为之一惊以前只是听说道县历史上出了一个“状元”——吴必达,一个“探花”——何凌汉还从没有听说有一个“榜眼”。如果这样的话那么科举制度以来,进士一甲前三道县岂不各有得主?   

2011年11月12日立冬刚过,天高气爽带着这份好奇与敬仰,我与何忠军、蒋芬、周凤连利用星期六休息时间,一同驱车前往“榜眼”村——大莲塘拜谒先人遗风。   

据《湖南省道县地名录》记载大莲塘村前有大塘,常以植莲夏日莲花绽开,故取名大莲塘  

大莲塘村距县城大概三十公里左右约半个小时的车程,村庄紧邻公路交通十分便捷。该村共七个村民小组1500人左右走近村庄,面前是一马平川的稻田一条小溪迤逦而过,好一个“小天府之国”进入村中,乡党委委员、武装部长程忠顺早已在村支书何长相家中等候我们了原供销社干部、回村任会计的年轻人何少锋带着我们去考察“榜眼”的有关实物记载。   

首先我们来到村门楼和大厅屋。果然是个好地方门楼前有一口大塘,水面约有50多亩常年有水,冬夏不干有一年,用七八架水车连续抽了一个月都没有抽干村里的人说,大塘可能与一条阴河相连据镶在门楼墙内的石碑上刻的“重修门厅序”记载:“……何氏一族多杰男子……于戏名田发迹以来,夺锦龙门者有人,蜚声翰苑者有人,洵哉,道邵名家进贤巨族也……太史公曰:其积德厚者其流光韩文公云:根之茂者其实遂由。二人之言观之吾知何氏之族其将来之呦呦鹿鸣,扬声金阙振振麟趾,接武玉堂所谓为之前为之后者正绵绵未有艾也……”这是道光二十七年重修的门厅。通过门厅望过去原大厅屋因年久失修,破旧不堪现由村民集资48万元重修。在正面的墙上我们赫然看到有一块石碑镶在墙的正上方,上书“榜眼”两个遒劲有力的正楷大字两边分别是“治平四年”、“何询直立”的落款。通过村里人的介绍并经翻阅史册《湖南通志》考证,何询直于北宋宋英宗治平四年(公元1067年)中进士名列一甲第二,官至太常博士有关他的情况,历史记载很少也许正如当地民间所说的,他才高八斗却又淡薄名利吧  

之后我们又来到村郊参观古凉亭、古石桥。凉亭是由六根四四方方的石柱子支撑的每根石柱上都刻满了文字,因年代久远已被风雨剥蚀字迹模糊而难以辨认了,其中有处“都管会首”记载:“重建皋陶桥……始建于宋……”由此可知,凉亭旁边的这座古石桥叫皋陶桥据说,这里过去是桥头、乐福堂通往寿雁、县城的必经之地村里当时还有店铺,现在村东边有个地名叫“铺上”“铺”者,店铺也可以想象,在宋代以来这里曾车水马龙,人来人往商贾云集,驿道繁忙  

吃完中餐后村长何发启带领我们去5公里外的汪家村附近考察何氏始祖安葬息身之地。接近目的地时远望过去,一块雄伟的墓碑仰然耸立墓群后面群山逶迤,两侧高峰突起像是两员守卫大将;前方沃野千顷洑水河扬波东去,再前方是“五女拜寿”——五座山峰面向何氏墓群低头磕拜真是好一派江南秀色,好一块风水宝地好一个美丽传奇!听村长讲,先前每到晚上两边的山上有像煤油灯似的灯盏照着墓群,似乎是守灵的长明灯走近墓群,一块高约三米左右的墓碑极为雄伟上刻“始祖光禄大夫何公守礼之墓”。后方四面都有石碑携刻着何氏来道县的渊源以及何氏一族的名人贤士。最右边有一块石碑是2004年清明时立的,碑文是由现任的县委宣传部副部长、何氏第五十代孙何德久撰写其详细记载了何姓的来源及何氏家族的变迁,两旁是一幅对联:“祖德流芳泽及桑梓后昆兢秀蔚起人文”。   

从碑文以及查阅有关资料我们可以判断:道县何氏始祖何守礼是南北朝时来道州定居的,本人是隋朝进士出身官至“光禄大夫”,其后裔人才辈出历朝历代皆有进士及第,尤其是宋代以来学风沛然,蟾宫折桂者源源不断、绵绵不绝何嗣全考中进士后,其曾孙何谊直、何友直、何询直(榜眼)均高中进士其中何询直、何友直乃同榜进士。兄弟三进士爷孙四进士,这在中国历史上可谓凤毛麟角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