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南道县,一场围绕"让群众少跑腿、看好病"的医共体改革正悄然改变着基层就医格局。通过创新"双擎驱动,四体联动"模式,这个湘南小城构建起覆盖县乡村三级的医疗服务网络,让老百姓实实在在享受到医改带来的便利与实惠。
分级诊疗:从“上下奔波”到“双向畅通”
“以前去县城看病得折腾大半天,现在家门口就能联系转诊。”道县寿雁镇村民李大爷感慨,折射出分级诊疗体系带来的变化。道县建立县乡村三级转诊服务机构,各级医疗机构设立转诊中心,实现家庭医生团队与上级医院无缝对接。2024年乡镇卫生院上转患者6707人次,同比上升11.8%,而总院下转患者449人次,让康复期患者就近治疗。更贴心的是,基层医疗机构可获得转诊医疗收入5%的奖励性绩效,激励医护人员主动做好双向服务,真正实现“小病在乡、大病到县、康复回乡”的就医新生态。
资源下沉:把“专家号”搬到“家门口”
以往基层卫生院“缺医少药”的困境,如今被“专家常驻、技术下沉”的新模式打破。2024年,医共体总院选派24名骨干医生担任乡镇卫生院业务副院长,72名专家定期下基层坐诊带教,46名基层医生到总院进修。369个包村医生团队走村入户,完成57.58万人次家庭医生签约服务;2支巡回医疗团队深入偏远地区,年服务群众8600余人次。“现在不出镇就能看专家,还能学养生知识。”蚣坝镇老人王奶奶点赞的背后,是基层诊疗人次从69.35%提升至77.08%的扎实成效。
智慧医疗:“乡检查县诊断”缩短就医距离
在祥霖铺镇分院做完心电图,不到10分钟就收到医共体总院的诊断报告,这样的场景每天都在道县上演。依托医共体信息平台,全县建成远程会诊、心电、影像、病理4大中心,向上对接湖南省湘雅医院、南华大学附属医院、永州市中心医院等医疗资源,向下联通24家基层分院。2024年,累计提供远程诊断1.3万余人次,其中远程心电诊断7240例、影像诊断5659例,让山区群众“足不出乡”享受三级医院服务。“就像把县医院的科室搬到了家门口。”正在接受远程会诊的白马渡镇患者家属周女士说。
特色服务:精准对接特殊群体需求
针对老年特殊群体,道县建成7个医养结合服务站点,通过“基层医院+养老院”模式,为2000余名五保老人提供免费体检、康复理疗和医保便捷服务;创新“互联网+药学服务”,搭建县域药学服务平台,为1000余名行动不便患者提供“门到门”药品配送,配送准确率达100%。
数据显示,改革后当地县域内住院率同比提升9.37%,门急诊次均费用下降4.2%,群众满意度达95%,一幅“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县、康复有保障”的健康画卷正在道县徐徐展开。从“治病为主”到“健康为中心”,道县医共体改革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用实实在在的举措打通医疗服务“最后一公里”。随着管理机制不断完善、信息化建设加速推进,这个湘南小城正用改革的温度,为基层群众编织起越来越密实的“健康守护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