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做好湘江生态环境保护民主监督工作反馈问题整改销号的公示
根据《关于做好湘江生态环境保护民主监督工作反馈问题整改销号的通知》要求,现将我县做好湘江生态环境保护民主监督工作反馈问题整改完成情况进行销号前公示,公示时间:2022年11月11日-11月17日,为期5天,公示期间如有异议,请以书面或电话形式联系永州市生态环境局道县分局,电话:0746-5222586,地址:湖南省永州市生态环境局道县分局 。
反馈问题 |
农村地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滞后。农村畜禽养殖污染问题突出。近年来永州市引进几个大型养殖企业大力推广的“公司+农户”养殖模式,对畜禽养殖带来污染的日常监管需要进一步加强。农村面源污染防治点多面广难度大,部分农村地下水污染严重,农村人居环境仍然存在“脏、乱、差”现象。2020 年,农村村庄地下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76.9%,农村万人千吨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87.5%,水质超标的主要污染指标为总大肠菌群。农村日处理能力20吨及以上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出水水质年均达标率为85.2%,主要超标指标是氨氮、悬浮物和总磷。
|
整改目标 |
持续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因地制宜推进农村厕所革命与生活污水治理有效衔接,优先以资源化利用方式推动粪污和污水协同治理,确保家村饮用水安全 |
整改时限 |
2025(完成年数任务) |
整改完成情况 |
1、2022年8月,我县委托湖南坤诚检测技术有限公司进行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规划编制,该规划已于2022年10月编制完成。为使我县畜禽养殖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大力推进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规模化养猪场已纳入“双随机”执法监管,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质量,为努力实现乡村振兴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基础。 2、制定印发了《道县2021年化肥减量增效工作实施方案》《道县2021年农药减量增效工作实施方案》《道县2022年化肥减量增效工作实施方案》和《道县2022年农药减量增效工作实施方案》,提出了化肥农药减量问题进行专项整改具体要求。扎实推进测土配方施肥,2021年,全县推广测土配方技术面积136.5万亩,完成取土化验1000个,田间试验4个,发放施肥建议卡48860份,推广配方数6个。2021年全县新增无人植保机5台,全县植保无人机达到19台,全县高效植保机械达到880台。落实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面46.7万亩,完成飞防面积16.5万亩,晚稻拌种面积2万亩。实施农作物绿色防控面积73.8万亩次。推广水稻二化螟性诱技术1.5万亩;柑橘利用黄板及诱球、诱板、诱灯防控16.1万亩。蔬菜物理、生物防控16.1万亩,玉米2万亩。开展了示范创建工作。利用化肥农药减量农艺措施,在梅花、清塘镇各创建了1个化肥农药减量增效万亩示范片,主要应用于水稻、柑橘、蔬菜等作物,示范面积1.2万亩。通过一系列化肥农药减量技术措施的实施,我县2021年化肥使用量为29670.51吨较2019年减量782.83吨,年均减幅0.86%,已完成化肥减量目标任务,主要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为90.8%;农药使用量202.1吨,较2020年同期204.8吨减少1.2%,超过0.8%的目标任务。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务纳入污染防治攻坚战“夏季攻势”的5村(蚣坝镇石马神村、长江圩村、梅花镇车头村、祥霖铺镇八家村、寿雁镇垒波岩村),年初我们将任务分期分批推进落实,6月起实行半月调度制,挂图作战,倒逼工期,开展现场核查,9月份已完成5个行政村污水治理并现场查验销号。 强化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监管运维,统筹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与改厕、黑臭水体整治相衔接,到2022年11月底止,全县累计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93个行政村,户厕改造2869座,完成省市下达我县的改厕总任务2739座的104.75%。至此,我县具备污水治理能力的行政村比例达到28.52%。2022年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比2021年的25.46%提高3.06%,农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 3、加强农村村庄地下饮用水水源地日常监管。全县农村千吨万人饮用水源保护区6个,千人以上饮用水源保护区53个。按照省市要求,做到供水工程-水源地-保护区相对应,水源保护区应划尽划、不留死角。为加强水源保护区建设,自2017年以来共投入210余万元,在县城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千吨万人、农村千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共建设防护栏8200米,界标96块,宣传栏28个及围护工程20个。在水源地保护的整体规划、监控管理和综合整治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将水源地保护纳入到日常工作,不定期巡查,定期监测,始终保持高压监管,并取得了明显成效,农村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 4、全面加强对农村日处理20吨以上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维护和监管,加强集中式处理设施出水质监测,2022年8个农村日处理能力20吨及以上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出水水质达标率为10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