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 湖南省人民政府 永州市人民政府
登录 注册 简体 繁体 RSS订阅
无障碍 | 适老版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道县概况 > 历史人文 > 历史记忆
分享到:
耿飚与道县的红色情缘:(三)老乡指路 团丁送信
  • 2020-12-14 15:30
  • 编辑:
  • 作者: 周镜忠
  • 来源:道县融媒体中心
  • 【字体:    

202012021133342356_副本.jpg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86年前,举世闻名的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创造的英雄壮举,是中华民族革命史上的一块丰碑,是人类战争史上的一大奇迹。长征以世所罕见的艰难困苦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震山河、撼心灵的不朽革命篇章,铸造了永远激励后人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伟大长征精神。

第3节:道县干部群众重走长征路(摄影:何上进)_副本.jpg

湘江战役是中央红军长征最惨烈、最悲壮、最关键的一仗。湘江战役以巨大的损失换来了伟大的转折,红军从此涅槃重生,踏上由失败走向胜利、从苦难走向辉煌之路。

道县,古称道州,毗邻两广,襟带三湘,地处湘桂粤三省边陲,地势险要,自古为兵家必争军事重镇。在决定党和红军命运的湘江战役中,道县的禾塘是湘江战役的决策地,豪福村是湘江战役的命令地,蒋家岭是湘江战役的集结地,潇水河是湘江战役的阻击地。当年红军长征的足迹,踏遍了道州的山山水水,村村寨寨,红军秋毫无犯的纪律、人民至上的理念、鱼水情深的情怀,在道县人民心中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在道州这块热土上,不仅有“断肠明志、绝对忠诚、勇于担当”的后卫师长陈树湘,还有“夜渡潇水河、奔袭道州城、血战湘江边”的先锋团长耿飚。

为保证中央红军主力顺利渡过湘江,耿飚和陈树湘,一个先锋团长,一个后卫师长,他们率部以忠诚铸就长城、以生命担当使命、以信任完成重任,分别出色地完成了中央军委交给他们的先锋和后卫任务,创立了历史功勋,为中国革命写下了英勇而悲壮的一页。湘江战役的硝烟已经远去,但红军精神与日月同辉,红军忠魂山高水长。特别是耿飚团长斩关夺隘、屡破强敌,陈树湘师长断肠明志、绝对忠诚的红军精神和故事,永远激励着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

(三)老乡指路 团丁送信

从11月16日下午耿飚团长在蓝山的岸山接到第一道命令开始,到二百里急行军逼进道州城的前进过程中,很多战士脚都起了泡,但战士们的战斗情绪仍然高涨。一个向卫生员要药擦脚的战士对指导员说:“我的脚是起了泡,但我还能走,我坚决不走在后面。我是共青团员,我要做模范,为战胜困难而奋斗!”他还抬起自己的左脚,像一个得了满分的学生,拿着自己的成绩单向团政治委员杨成武炫耀似地说:看,一、二、三、四、五——整整五门炮!”杨成武一看,可不,脚板整整齐的排着五个血泡。杨成武打从心里赞许他,为有这样坚强的战士而骄傲。大家都称赞团员战士,钦佩他。忽然后面有一个青年同志,不过十五岁上下,高声呼喊着:“学习团员同志的模范行动!”“我们要能吃苦耐劳呀!”“要坚决执行上级所给予的光荣任务!”“坚决夺取道州城!”大家又随着喊。正是因为战士们有这样高涨的革命热情,才让这只部队拖不垮、打不烂,无坚不摧。

急行军的过程中,红4团遇到了两个挑担的道州群众,并擒获了一个送信的道州团丁,先后获得了两个重要的情报。杨成武和耿飚都对“老乡指路”和“团丁送信”作了详细回忆。

杨成武在回忆文章《进逼道州》中写道:时间是十分紧迫的,我们刚一布置完,队伍就出发了。走了将近50里,爬上了一个小山坡,我们突然遇到一群人,他们正从山下走上来,有穿长衫的,有穿短衫的,有挑担的,还有提篮的,看样子是赶集的,我们命令部队就地休息。利用这瞬间,耿团长与我向他们做调查。他们似乎都有点害怕,耿团长扬扬手,请他们坐下,尔后递上纸烟,气氛一下子缓和了…… 随后,我们向群众作了一些宣传,就送他们走了。群众是拥护我们红军的,当他们得知我们是攻打道州的部队时,那两个挑担子的像是突想起什么,走了一段路,放下担子,又折回来,拉着耿团长手说:“长官,我还要告诉你一点,道县有一座浮桥,从这里去,进县城非得从桥上过不可。那桥是用船拼起来后用铁链子窜起来的。你们要先抢得桥,才能够过去,他们(指敌人)要是知道你们去,会把桥拉过去的。那时,你在晚上派人凫水过去,把桥放过来。”

《耿飚将军自述》中写道:内中有两个挑担的群众,走了几步,又放下担子走来说:“长官!我还告诉你一点,道州有座浮桥,这里去进城要走(桥)上过。这桥是船做成的,链子牵好的,你们要抢这桥,才能过去。他(指守城敌人)知道你们去,会把桥拉过河去,你们就要夜晚扒水过去。把桥放过来,才能进城。”由此可见群众了解红军是工农自己的武装,对红军的关心。

第3节:道县城南门口至水南村渡口红军浮桥(摄影:周镜忠)_副本.jpg

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情报。送走了群众,耿飚和杨成武立即将这个情况告诉尖兵连,并就如何夺取浮桥,作了详细的研究和部署。

关于团丁“送信”,耿飚回忆:又通过了一个大树林,走上了一段约五里宽的平地,远远看见一个人向我们飞跑,用望远镜一看,却是一个军人,手中拿了一封信似的。又见前面尖兵在大路两旁埋伏起来。将手向后面下落,好象是要后面的队伍隐蔽的样子。于是队伍就隐蔽起来,待前来的那人走近时,突然把他抓住了。他还在逞强的说:“不要乱抓,县长派我去有紧急的公事!”战士说:“你说清楚,你是由什么地方来,到什么地方去,去做什么?我们就放你去!”那团丁问:“你是什么人的队伍呀?”战士答:“我们是中央军!”他又说:“是不是蒋总司令派来的?”战士答道:“是呀!是派来追共‘匪’的!”团丁答:“我是道州来,送信天堂圩去,要天堂圩的民团星夜到城内来守城!”拿他的信一看,知道县城内只有四十名团丁,三十多支枪,前天花了一万元请广西派来一连兵守城,都没带行李。

本来团丁是当时道州县长派到宁远天堂圩去送信,要天堂圩民团星夜来道州守城的,不想却被耿飚先锋团擒获,反而成了民团给红军“送信”,这个意外的收获,让红4团了解到道州城内的守军情况。耿飚立即把这情况向各级干部传达,大家脚底下的劲头更足了。

第3节:道州千年古城墙南大门(摄影:周镜忠)_副本.jpg

杨成武也在回忆文章《进逼道州》中提到了民团“送信”一事:“我们在郊外,还捉到了敌人一个送信的家伙,他迷迷糊糊地闯进了我们的队伍,以为我们是他们日夜盼望前来支援的中央军,当他知道我们是红军时,口里直唤:“不可能。”但是,知道这一切都是真的时,他才如梦初醒,脸色由白变红,由红变白,上下牙齿直打架。原来,住在城里的敌人,确实连做梦也没有想到,只一天工夫,我们飞越二百多里,赶到他们鼻子底下了。就着落日余晖,我和耿飚同志迅速地赶到潇水河边,拿起望远镜,观察河和对岸的敌情。河面上,空空如也,船只全被敌人弄到河那边去了。一眼望去浪花翻滚,一处一处的漩涡飞快地转动。潇水是一条又深又宽的河流。老乡提供的情报多么可贵!”

《道县志·军事篇·奔袭道州城》记载:“1934年11月17日,红一方面军先锋部队第一军团第2师第4团从蓝山祠堂圩出发,到达宁远天堂圩。17日下午,红4团进入柑子园,行至白芒铺,抓到保安团一个探子。经审讯,得知道县城只有40多名团丁和用1000元大洋请来的一连广西兵守城,其余团丁已随保安团司令和县政府官员逃往上梧江。红4团立即跑步前进,于傍晚占领县城南岸的水南街。这时,潇水河上100余米长的浮桥被拆除,敌机枪封锁渡口。”

来源:道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周镜忠

编辑:郑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