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域概况
因横岭瑶族乡人民政府驻地四面环山,有一岭横亘得名。
1、地理位置横岭瑶族乡位于东经111°41′25"~111°47′20",北纬25°12′27"~25°22′21"。地处道县东南部,东、南界洪塘营瑶族乡,西接江华瑶族自治县,北靠审章塘瑶族乡、蚣坝镇、四马桥镇,是一个瑶族人口占多数的少数民族散居乡镇。横岭瑶族乡人民政府驻横岭村,电话区号0746,邮政编码425307,距道县县城32千米。辖区东西最大距离10千米,南北最大距离15.6千米。总面积100.18平方千米。其中陆地98.67平方千米,占98.49%;水域1.51平方千米,占1.51%。
2、建置沿革清嘉二十五年(1820年)属道州蒋居乡,民国二年(1913年)属南四区,1950年9月以驻地命名设大坪岭乡,1958年10月属东风人民公社一部分,为横岭大队,1961年5月体制调整,为大坪岭人民公社,1984年9月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改为横岭瑶族乡。
3、行政区划截至2024年末,横岭瑶族乡下辖横岭村、浪石村、深海村、沙窝村、菖路村、丰木山村、天鹅岭村、两江村等8个村民委员会,76个村民小组。
4、村组情况
横岭村:由原莲花、文明和大坪岭村合并而成,村委会驻文明,辖叶家、龙门桥、岔河口、邓家、李家坊、唐里安、灯盏窝、新屋、大坪岭、小栗山、学田、铺子等12个村民小组。总面积12.3平方公里,耕地97.7公顷,555户,2249人。
浪石村:由原浪石和老屋地合并而成,周围皆石山,如波浪起伏,取名浪石。村委会驻浪石,辖原浪石、老屋地两个行政村,共有浪石、倒凉亭、龙珠塘、老屋地、周家头等5个自然村,8个村民小组。总面积7.9平方公里,耕地66.1公顷,285户,1240人。
深海村:村前有小溪,以水深而闻名,取名深海。村委会驻深海,辖牛栏寨、塘寨面、深海、猫儿漕四个自然村,5个村民小组。总面积8.6平方公里,耕地56.5公顷,223户,1126人。
沙窝村:四周是山,中间低凹,似沙窝,得名沙窝。村委会驻沙窝,辖沙窝、中沙窝、刘家、陡岭、汉口、上沙窝、下沙窝、红乡等8个村民小组。总面积5.8平方公里,耕地44.47公顷256户,1170人。
菖路村:由原小路窝和菖梧洞村合并而成,村委会驻小路窝,辖小路窝、张家、李家、尧仁窝、土里塘、菖梧洞、鸡子窝、叶子山、白家岭等9个村民小组。总耕地面积738亩,林地14500亩,256户,1004人。
丰木山村:由原丰木山和枇杷山合并而成,此地满山皆枫木树而得名,后为寄托秋日丰收之喜悦,更名丰木山。村委会驻枇杷山,辖丰木山、大鲁塘、牛头井、枇杷山、六地窝、山丘田、南蛇冲等9个村民组。总面积8平方公里,耕地75公顷,235户,1057人。
天鹅岭村:由原大河和民族村合并而成,村委会驻庙龙崎,江地冲、黑塘、黄毛岭、大河、架枧洞、邓家湾、横塘、新民岗、芭蕉冲、葫芦田、野猪坪、半岭田、新屋地、梨山坪、黄家等14个村民组。总面积24.8平方公里,耕地26公顷,326户,1536人。
两江村:由原两岔河和棉竹江村合并而成,因地处两岔河口而得名。村委会驻两岔河,辖黄沙坪1组、黄沙坪6组、凤形岭、斑竹、两岔河、白石塘、同和田、毛坪、沙坪、冯家等11个村民组。总面积30平方公里,耕地26.9公顷,248户,1112人。
一、民生实事
持之以恒谋实事。年内全乡共修通硬化乡村道路总计约8.615公里,极大改善了两江、天鹅岭、丰木山等村的出行交通条件,将瑶山村群众对“致富路”的期盼变为现实。修建农业生产灌溉山塘1口(浪石村),水渠4条(沙窝村2条、菖路村和丰木山各1条村),机耕道1条(横岭村),农业生产更加便利。主动联系乡土能人捐款30余万元,在X003县道主干安装带有瑶族象征标识的路灯100盏以及丰木山村路灯181盏。洪塘营水厂自来水管道建设顺利推进,近期即可解决横岭瑶族乡“广山片”群众千百年来的季节性用水不便大难题。持之以恒惠民生。持续开展“关爱留守老人”“关爱留守儿童”“关爱困难人群”等活动,组织参加“春风行动”等大型招聘会2次,开展就业培训2次300余人,为农村留守儿童创造丰富的学习机会,成功举办“横跨高山越岭飞翔”公益性夏令营,10余个单位,27名志愿者、251名留守儿童参加了本次夏令营,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今年11月组织开展2024年湘桂粤赣四省区九市南岭联盟“体彩杯”篮球赛(横岭分赛)暨横岭瑶族乡“盘王杯”村BA篮球赛,16支球队200余人踊跃参加,修复了中学、小学、菖路村等三个球场。
二、乡村振兴
坚持加强动态监测。线上线下向农户发放《申报明白纸》,向脱贫户、监测对象发放《政策明白手册》《政策一览表》,强化政策宣传,畅通申报渠道。9月开展防返贫集中排查,对66户“十类重点人员”精准“一户一画像”。做好网格化管理,每月常态化排查,全乡脱贫人口(含监测对象)413户1655人,其中监测户33户111人,全年新增4户18人,消除风险25户101人。持续落实“应帮尽帮”。巩固“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成果,落实帮扶措施。确保“六类困难人员”医保参保率100%,家庭医生、慢性病签约应签尽签。加强高额医疗费用患者监测预警,处置风险预警信息31条。2024年1096名学生享受教育资助,64人获雨露计划补助。9月组织房屋安全鉴定,完成3户危房改造。用好综合兜底保障,发放各类补助资金。开发人社公益岗位20个、乡村公益性岗位26个,吸纳17人就业,其中脱贫人口10人。巩固传统产业。稳定水稻、吴茱萸等种植养殖产业,优化技术,拓宽渠道,延伸链条,助推升级。壮大特色产业。扩大“横岭黑山羊”影响力,扩张母羊繁育种群;争取6万元衔接资金投入红高粱项目,以菖路、丰木山为试点引种。菖路村投入6万元发展100亩红高粱种植;新建两座屋顶光伏电站即将并网。2024年投资建设22个工程项目,含以工代赈示范工程1个等,总投资892万元。
三、粮食生产
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整改“非农化”“非粮化”图斑,治理抛荒耕地。全力以赴落实惠农政策,完成发放耕地地力保护补贴6457.81亩67.8余万元,稻谷目标价格补贴3854.19亩17.7余万元。坚决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完成早稻面积2181.7亩、中稻面积683.84亩、双季晚稻面积979.65亩,建设集中育秧大棚设施1个,可服务大田面积500亩。办好横岭、浪石、沙窝3个村早稻集中育秧点、横岭、浪石2个千亩片,实行政府备育秧100亩,超额完成早稻育秧可插大田2160亩,办好深海、沙窝2个大豆玉米百亩复合带种植示范点,发展种粮大户5户。同时加强宣传,各村悬挂宣传横幅2条,村干部入户发放粮食生产、耕地保护、病虫害情报800余份。
四、林长制建设
严格落实森林防火、森林灾害防控责任及措施。签订林业管护协议25人,开展“林长制+森林防火”固本强基年“一长四员”查隐患活动10余次,排查化解森林火灾隐患24起,清理枯死松树42000余株,联合派出所处理野外违规用火案件10起,处罚10人;造林绿化190亩,设置了8处森林防火和候鸟及野生动物保护检查站,设置保护候鸟等野生动物宣传牌20余块,通告10余处;建立了森林防火“十户联防”机制,建立森林防火志愿者队伍8支共计20余人;建设森林防火通道、隔离带20余公里。今年以来未发生一起森林火灾事故,未发生林业灾害及破坏林业资源违法犯罪活动。
五、生态环境保护
生态环境提档升级。扎实开展了污染防治攻坚战“春季攻势”“夏季攻势”“冬季攻势”,深入推进露天禁烧工作,与村民签订了秸秆禁烧承诺书,完成了入户走访宣传的100%覆盖,较好地完成了污染防治攻坚战全年工作目标,生态环保各项工作排名全县前列。
六、乡风文明建设
完善乡文化站、农家书屋,乡村宣传栏等文化阵地功能,广泛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精神,宣扬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新时代的合格公民。现有新时代文明实践所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8个,新时代文明实践试点村1个,全乡共组建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17支,文明实践志愿者数量达到100余人,今年开展文艺文化、理论宣讲、移风易俗、卫生环保、科学普及等各类文明实践活动400余次,受益群众600余人,接受各类检查6余次,对辖区领域的突出问题进行了3轮专项督查。认真开展农村陈规陋习集中整治三年行动,制定完善村规民约,积极发挥“一约四会”作用,高价彩礼、人情攀比、厚葬薄养、铺张浪费等不良风气和“脏乱差”“黄赌毒”、不孝不尊、酗酒斗酒、封建迷信等陈规陋习得到有效遏制,“崇德向善、勤俭节约、文明健康”的精神新风正在形成。
七、社会综合治理
平安建设成效明显。坚持底线思维,开展反邪教、反电诈、法治进乡村宣传,全年法制讲课4次,发放宣传单1万余张、宣传标语小扇子500余把,悬挂横幅30条、海报200张,落地板块27块。巩固扫黑除恶成效,常态化开展工作,完成涉黑摸排上报任务。持续打击各类突出违法犯罪,推进社会治理“1+4+2”三年行动。落实未成年人防性侵工作,组织宣传教育活动4次,发放资料1600余份,入户走访2000户3000余人,设置宣传牌9块、横幅10余条,8个行政村设宣传专栏。矛盾调解常抓不懈。注重源头防范,2024年乡综治中心正规化建设并实体化运行,统筹各方资源,加强队伍建设,开展“入农户听民声解民忧”活动。全年接待来访群众60余人次,走访100余人次,排查化解纠纷30余起,摸排稳控重点人员120余人次,办结上级信访件2件、网上信访件3件,处理回复12345投诉42条。全乡重点人员0失控,性侵案件0发生,无越级访或集体访,社会治安平稳。安全生产警钟长鸣。常态化开展食品药品监督检查,落实“两个责任”,督查校园周边等10余家经营主体,落实校园餐陪餐制度。全覆盖排查安全隐患,落实责任制。全年开展烟花爆竹检查20余次,查处违规5起;燃气检查10余次,排查30余户,整改问题30余个;消防安全排查12余次,规范配齐6家消防器材;房屋安全排查20余次,整改问题10余个。全方位开展防溺水教育,组建救援队9支,设警示救援设施35处。全年未发生安全生产事故,形势稳定向好。
八、民生保障
持续完善低保信息网格化管理机制,加强动态管理,应保尽保,应退尽退,阳光施保。全年完成了173户356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年度核查工作,新增农村低保29户45人,取消城乡低保22户26人;新增特困供养人员4户4人,取消特困供养7户7人;发放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88010元;发放重残护理补贴99660元;发放孤儿救助39100元。及时帮助困难群众渡过难关。持续开展计生奖励扶助申报、两癌救助、免费两癌筛查等全覆盖,今年组织182名妇女参加两癌筛查;始终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导向,2024年全乡39人应九年级届生参加中考,横岭中学13名学子考上高中,在乡镇升学率排名第一,其中6名优秀学子被道县一中录取;对高龄老年人提供上门办证、办卡服务,保障高龄老人及时享受高龄津贴。
九、城乡建设
充分认识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发展地域经济社会施政蓝图。持续推动国土空间的科学开发、合理利用以及有效保护。一是完成横岭乡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审查,菖路村、横岭村“多规合一”村庄规划得到批复。二是完成耕地恢复图斑整改8个,合计80余亩均落实耕种;完成永久基本农田中非耕地图斑10个,合计20余亩。三是履行耕保职责,严管基本农田。一方面规范用地管理,无论是农民建房或其他用地,都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方可按程序办理用地审批手续;一方面严格土地巡查制度,联合乡综合执法大队坚持入村入田地巡查,对巡查的情况并做好记录,在巡查中发现破坏耕地的行为立即制止并加大处罚力度,决不允许擅自将耕地改做非农用地这一不可逾越的红线,期间制止5起破坏耕地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