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属道州登封乡。民国2年(1913)属道县西右五区。新中国建立前为柳塘乡,建国后改为审章塘乡,1958年改为审章塘人民公社,1983年撤社恢复审章塘乡,1991年11月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审章塘瑶族乡,2016年审章塘瑶族乡和井塘瑶族乡合并为审章塘瑶族乡。乡下辖14个行政村199个村民小组,至2024年末,全乡有公立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初中学校1所,小学1所,有卫生院2座,医护人员42人,床位75张;乡村卫生室14所,乡村医师20余人;辖区总人口2.8万余人,其中瑶族1.05万余人。审章塘瑶族乡位于道县南部边缘,西连祥霖铺镇,东北接蚣坝镇,南邻江华瑶族自治县界牌乡、桥头铺镇。乡政府驻地黄泥洞村,距县城29公里,全乡土地总面积107.6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5753.95亩,其中水田19069.59亩,旱地6684.36亩。境内大部分为丘陵山坡,地面高度一般在海拔205米,最高点为井塘村石落寨海拔926米,最低点皂角坝河道海拔172米。属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湿润气候区,全年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雨量充沛,雨日偏多,冬暖夏凉,无霜期长等特点。年平均气温17.5℃。境内河流属湘江水系,涔天河水库灌区。潇水河由南向北穿境而过,河道长约24千米。有杨柳塘大塘、指背塘、马基瑶、石源冲、勤俭5个小二型水库。境内矿产资源主要为铁矿、铅锌矿、高岭土。集中分布在黄土坝、洞民、松柳村一带。境内有祥审三级公路、审井公路,西距G207国道8.3千米,距道贺高速10千米。南距江华县城27千米,距道县县城29千米,县道X070(沱白公路)途径境内沙子河村、永和村、井塘村、福六田村共计6千米,可直通江永县、江华县,交通便利。乡内邮政通信尚不完善,乡邮政点设黄泥洞自然村,信邮件由祥林铺镇和蚣坝镇邮递员递送,审章塘村开设有一家移动和联通的代理服务点,井塘村开设有一家快递公司服务点。辖区内主要有优质稻、烤烟、油茶、柑橘、枇杷、厚朴等系列名特优农产品,优质油茶7万余亩,产量丰富,产质高端,素有“油海”之称。辖区审章塘村葫芦岩自然村红色旅游景区2020年被评为永州市4星乡村旅游景区、永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21年被评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2022年葫芦岩红色文化景区成为全县中小学教育研学基地。瑶乡文化丰富,保留有盘王节、二月一、三月三、六月六等瑶族传统节日。
【农业生产】盯紧抓牢粮食生产“只增不减”的基本目标,毫不放松抓好水稻、玉米、油菜、豆类等粮食生产种植,守好群众“米袋子”和“菜篮子”。2024年,党政领导带头多次下村调度春耕生产、秋冬种工作,完成早稻种植10000亩,中稻种植7000亩,晚稻种植10000亩,创建千亩示范片3个,面积3000余亩。完成油菜种植8500亩,番薯种植2600亩,大豆种植2500余亩,玉米种植2200亩,成功创建皂角坝村、莲花宅村两个油菜种植千亩示范片。稳步推进2024年耕地恢复工作,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和防止耕地“非粮化”。2024年,下发审章塘瑶族乡耕地恢复图斑26个190亩,现已举证耕地恢复图斑20个150亩。
【乡村振兴】坚持精准施策与全面规划并重,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各项工作。一是积极开展帮扶工作。建立“乡级统一部署、村组集中排查”和“行业部门提供线索,乡村组日常排查”工作机制,紧盯“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对“三类”重点监测对象,做到因户因人制定帮扶措施,确保一户一案,对脱贫户实行结对联系,对监测对象实行结对帮扶,继续开展“月走访、季算账”,全面落实帮扶措施,防范化解一批潜在风险,全乡“三保障”和饮水安全问题动态清零。截至目前,共组织开展帮扶走访10次,对全乡89户监测户325人(其中已消除风险48户186人,未消除风险户41户139人),567户脱贫户2476人,应走必走,走访到位、关心到位。发放一次性交通补贴969人36.85万元,申报“雨露计划”补助102人次,发放资金25.05万元。二是项目谋划有力有序。2024年审章塘瑶族乡全年储备项目52个,预计总投资1397.2万元,已实施项目14个,投资金额达190万元。申报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实施项目7个。实施大塘、河坝硬化加固及除淤400余米,新建、维修沟渠2000余米,硬化农业生产便道约5.8公里,直接受益群众达5000余人。三是依托葫芦岩红色文化景区优势,抒写“资源、服务”篇章,持续培育文旅融合新业态。围绕“重走长征路、赏千亩油菜、观艺术村落、品美味脐橙”的定位,做精旅游产品,鼓励群众发展各类农业休闲娱乐采摘乡村旅游,全年共接待学习参观、调研、红色文化等各类活动210余批次,接待游客5.6万余人。
【社会治理】坚持源头治理,推进社会治理水平提升,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一是社会治安和谐稳定。审章塘瑶族乡深入开展“十项”政法重点工作,推进社会治理“1+4+2”三年行动,全面夯实治理基础、破解治理难题、提升治理效能,2024年以来共开展禁毒、反电诈、反假币、防性侵入户宣传活动40余次,开展法制进校园讲座6场,发放宣传资料5600余份,连续五年未发生“民转刑、刑转命”案件。二是矛盾纠纷化解有力。2024年以来全乡共协调处置民生热线12345工单35起,排查调解各类矛盾纠纷67件,调解成功67件,调解成功率100%;登记婚恋家庭矛盾纠纷3件,已全部化解;重点人员29人,均分解落实责任包保,未发生赴省进京信访和影响较大的社会稳定事件。三是安全生产工作责任压实到位。持续开展安全宣传“敲门行动”,实行交通、防火、防灾减灾、矛盾纠纷化解及防溺水等安全知识入户宣教,通过敲门行动、集市日集中宣传和发送安全提醒短信等方式,发放宣传资料、信息3000余份(条),受宣传群众8000人次。开展应急疏散演练1次,防火应急演练1次。检查烟花爆竹店铺3家次,发现事故隐患2个、下达《责令限期整改指令书》2份、事故隐患已按期整改完成2条、下达《行政当场处罚决定书》15份、《现场处置措施决定书》10份,其中警告处罚8家、罚款处罚2家,处罚金额共计1500元。开展交通问题顽瘴痼疾集中整治15余次,开展道路交通安全路检路查12余次,联合祥霖铺交警中队查处违法车辆65余起,劝导200余起,“两站两员”平时上路开展交通安全劝导100余次,现场劝导纠正轻微交通安全违法行为50余人次。开展地质灾害隐患点巡查15次,临坡切坡建房安全巡查15次。开展禁渔禁捕巡河巡查20次,现场宣传禁渔禁捕政策法规知识1000人次,未发现炸鱼、电鱼、毒鱼等违法捕捞水生物行为。全力抓好校园及周边安全排查整治工作,常态化配合派出所开展学生上放学“护学岗”活动50次,路面现场劝导制止学生上放学乘搭机动车、电动车存在的隐患和不安全行为400人次。进校园开展安全宣传教育6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2000余份,受教育学生达2500余人次。;新增重点水域防溺水警示牌20块、配制防溺水救援杆20根、救援绳15条、救生圈18个。联合开展校园安全综合检查8次,开展校园周边安全检查15次,取缔无证流动食品摊贩5个。对危化企业、烟花爆竹、道路交通、防溺水和食品安全等开展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检查企业15家次,发现事故隐患5个,已按要求督促整改完毕,并落实隐患整改闭环管理机制。
【民生保障】坚持以人为本、做精服务,织密民生幸福保障网,群众生活品质稳步提升。坚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有序有力推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一是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竭力加快教育高质量发展。二是社会保障提质扩面。加快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持续服务和巩固好脱贫攻坚成果,全乡享受社会兜底家庭307人,完成县、乡级两级临时救助审批36户36人,发放救助金额约5.25万元。配合县级完成低保户304户662人、五保户252人、残疾人316人等社会苦难群体的社会救助金及社会福利发放工作。全面提升公共事务社会服务能力,积极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享受80岁及以上人员高龄补贴520人。高效完成重度22例残疾人国家财政代缴认证工作,丧葬一次性补助一次性补助领取领取共152人。开展脱贫户住房安全保障“回头看”系统录入工作571户,完成六类对象住房安全保障动态监测系统录入工作1033户。
【生态文明】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文明理念,全力推进绿色发展,高水平保护与高质量发展互促共进。一是抓牢生态环境保护治理,擘画美丽瑶乡新蓝图。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决铁腕治污。深入开展农村清洁绿化行动和“厕所革命”,扎实做好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持续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污水、厕所粪污、畜禽养殖粪污治理。扎实推进河林长制。持续深化河长制、林长制,推动护河清岸、护林护绿“网格化”管理,利用乡村两级河长、林长监管体系,强化生态环保执法,强化河长制、林长制的日常调度,做好常态化打击、巡查和管控,集中力量打好“蓝天保卫、碧水保卫”战。2024年,开展乡级河长巡河12次、村级河长巡河48次,发现问题5个、解决问题5个;中央生态环保督察交办问题2件,已调查处理完毕2件;全乡厕所新改建任务15户,其中新建15户,现已完成15户,新建公厕2所。二是实施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推动新型城乡化发展。大力推进全乡14个行政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开展整治行动10余次;坚持以“做”带“宣”,多次组织政府机关干部下沉到村,同时吸引农村党员和群众志愿者等群体积极参与环境整治行动,深化“共治共享”治理机制,组织开展卫生大扫除、文明创建等志愿服务活动60余次;持续扩展城乡服务范围,将入乡主干道等纳入到日常保洁中,全面完成卫生清洁费征缴工作,实现了城乡服务并轨,征管统一。